——这里是兰州 兰州 这座西北偏北的城市 有着怎样的故事?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。黄河流经兰州152公里,其中市区段长47.5公里。兰州因河而生、因河而兴,素有“黄河明珠”的美誉。 站在皋兰山最高处,可见兰州的全貌。阳光下的黄河水像一条晶亮的带子,曲曲折折穿过兰州城。蜿蜒而来的黄河,既带来了青藏高原的凉爽,又积淀了南北山地的温和。
“黄河母亲”的雕像就矗立在黄河岸边,她身体侧卧,怀中抱着一个婴孩,就像黄河守护着兰州。
傍晚时分的兰州,格外迷人。和三五好友伴着落日在黄河边走走逛逛,随意落座一家茶摊,吹着晚风,聊聊近况,好不惬意自在。 或乘着游轮,感受夜晚黄河的幽静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近年来,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兰州,近距离感受黄河之美。 每一个兰州人家里,一定有一张与中山桥的合影。
中山桥被誉为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,是兰州的地标性建筑,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巨变。 铁桥与黄河,朝夕相伴,走过风风雨雨,早已成为每个兰州人抹不去的记忆底片。
以中山桥为连接,南面通向兰州的商业中心,高楼林立,现代繁华景象一览无余;北面接着白塔山,古朴寺庙载以山林自然之色,别有一番闹中取静的风味。
如今,中山桥已经成为了外来游客到兰州的网红打卡地。如果想要在兰州城里找一个制高点俯瞰全景,白塔山公园是不二之选。
这个因白塔而得名的公园,没有想象中险峻,却有着兰州古八景之一“白塔层峦”的景致。 站在白塔山顶部,斑驳时光的白塔,与亮丽的建筑隔河相望,仿佛一个“古”一个“今”,穿越了古今。 白塔所在的院落展出有“镇山三宝”,分别为象皮鼓、青铜钟和紫荆树,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值得一听的故事。 临近中秋佳节,你可以在白塔山公园坐一次黄河索道,看奔腾的黄河水、看日出日落,感受兰州城市风光️。 兰州的“外滩”,是以中山桥为中轴,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,打造的滨河风景区,又名“百里黄河风情线”。
从码头出发,坐上游轮,迎着河风,穿过一座座桥梁,两岸高楼和“七彩水车”相呼应,每一处都是风景。
近几年,绿色低碳出行的热潮在兰州刮起。穿梭城市间,沿着柳树依依、河水滔滔的滨河路骑行,松弛又惬意。 到兰州,一定要去趟甘肃省博物馆,去看看“镇馆之宝”铜奔马。 铜奔马于1969年出土,是国宝级文物。这匹马膘肥身健,昂首疾驰,侧面看有点儿帅,正面看有点儿“疯”,虽然跑起来是顺拐,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知名度。
20世纪70年代,铜奔马曾代表中国走出国门,先后在法国、日本、英国等国家展出,成为当之无愧的文物外交“形象代言人”。1983年,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。
兰州市博物馆有个新晋的文创顶流——兰小五,憨态可掬的模样,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。
△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对实物“兰小五”扫码,进入识别系统后,就可观看相关的动态AR音视频。 “兰小五”的创作灵感,正是源自现兰州市博物馆大门之上的瑞兽形象。此门为清代乾隆时期所建的江西会馆铁柱宫享殿大门,也是兰州市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之一,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。
大门上面一共有六只“兰小五”,它们的原型,就是龙之九子中的第五子——狻猊,因排行第五,所以有了“兰小五”这个名字。
大家如果有空,不妨去看看,记得把“兰小五”带回家。(文末有惊喜
)“千年筏子百年桥,万里黄河第一漂。” 来兰州,一定要坐一次“羊皮筏子”,体验黄河上的“速度与激情”,主打一个“叶子嘛”(兰州话,意思是胆子大滴很)!
作为黄河上古老的渡运工具,羊皮筏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筏子用羊皮做成,有大有小,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张羊皮扎成,常见的小皮筏子用十多张羊皮扎成。 △黄河岸边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。“羊皮筏子也作舟,一桨黄沙任我游”,泛舟黄河之上,仿佛划进了历史的长河。 “吱吱呀呀,哗啦哗啦”,兰州水车博览园里的黄河水车发出的声音,是岁月流过的声音。
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灌设备,是农耕文化的产物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它是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灌溉工具。
如今,在“百里黄河风情线”上,黄河水车依旧是著名的景观,人们不仅画水车、拍水车,许多能工巧匠还纷纷制作微型水车,作为旅游纪念品,很受大家的喜爱。 喜欢古镇的人,当然得到兰州的河口古镇逛一逛,这里是一个可以遇到小确幸的地方。
河口古镇位于兰州西固区,从市区开车仅需半小时。 古镇傍河而居,有“四街十七巷”,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,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巷子里。 随意走在古镇上,偶尔拐进一个小巷道,城楼、屋檐、门闩(shuān)、码头……每一处细节里都是年代感。
在兰州,盛开着一朵“文化之花”,它的名字叫《读者》。这本曾经“亚洲发行量第一、世界第四”的杂志,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。
《读者》为什么会出现在兰州? 《读者》的创办者们曾给出过这样的答案:西北山川万千气象和深厚的人文蕴涵。 兰州的山川气象是动静相宜的,既有包容宽厚的气质,也有天生灵气的贯通。 兰州的人文蕴涵是流动的,丝绸之路的开通,让它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地点,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在这里汇流。 或许,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、灵气与碰撞,才诞生了这朵“文化之花”。
|